/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产业互联网金融才是大趋势

产业互联网金融才是大趋势

发布时间:2016-04-12 分类:趋势研究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飞速发展了20多年,互联网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了BAT三大巨头。但是,目前互联网产业格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消费互联网接近饱和,而产业互联网刚刚兴起,甚至不为人所知。早在2012年11月份,《华尔街日报》报道了美国消费互联网公司的风投变化情况,指出消费互联网所获得风投在2012年前9个月与同期比下降了42%,下降的最大部分不是种子轮投资而是后续的跟投。

中国近年来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BAT把控了消费互联网的主要命脉,这个市场已经显示出寡头垄断的特征,新兴的消费互联网公司除非融入到BAT的生态体系中,否则成长的空间不大。但另一方面,随着虚拟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以价值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将接替以“眼球经济”为主要商业模式的消费互联网,而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生力军。

在消费互联网时期,互联网金融相对而言会跟侧重于围绕消费展开。比如P2P的始祖Zopa在诞生之初瞄准的就是个人消费市场,直到现在,Zopa借款用途的前三位依然分别是汽车贷款、偿还信用卡贷款和购买家庭必需品消费贷款。全球最知名的P2P网贷平台Lending club也是以偿还信用卡这个消费信贷中的最基本诉求为起步点的。在中国,互联网金融更是与消费互联网紧紧的联结在一起——这和传统金融业确实有很大不同,因为最早的时候银行可是只有“对公”业务的。当支付宝推出,各类网贷平台涌现,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在围绕着消费这个主题做文章。

近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新消费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就依托于消费互联网,就需要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移动支付工具让支付更快捷,也需要像蚂蚁金服的花呗、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这些具有透支功能的产品来支持信用消费。所以说,在现阶段BAT转做金融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他们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霸主,自然就会衍生出消费互联网金融。

但是,随着移动终端多样化的发展,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加,互联网开始逐渐的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产品服务的生产供应方式,也就是消费互联网在向产业互联网过渡。特别是当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与“互联网+”在生产领域的运用,让产业互联网化不仅能够实现而且必须实现,因为各国在进行产业互联网的“军备竞赛”

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以“价值经济”为主,也就是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寻求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不仅限于流量的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随着产业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原有的以企业为导向的规模型生产设计将转向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生产设计,并且在采购、销售、物流体系上,也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互联网的核心是流量,它能让人们更方便快捷的得到产品和服务,但是它并不能保证这些产品服务会变得更好、更加个性化、更能满足你的需求,而产业互联网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其核心是价值。伴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产业互联网金融也将成为大趋势。

产业互联网金融如今应用最多的就是供应链金融,我们以京东金融的“京保贝”为例来看一下,“京保贝”在4月6日刚刚获得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的创新奖。“京保贝”是2013年12月3日上线的,目前已经升级为2.0版本。“京保贝2.0”采用动态风控和动态授信策略,为客户提供全贸易流程的资金支持,实现可融资额度实时更新和管理。也就是基于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呈现的数字特征,将风控点布局到贸易状态中的每次流转环节,将风控下沉到每一笔应收账款,所以这款产品尤为适用于对于应收账款产生频次高以及金额分散的应用场景,配合动态应收账款管理做到动态风险控制管理。

“京保贝2.0”能为更多的行业构建行业自身的供应链金融能力,它有效的促进了企业贸易量的增长,这是产业互联网金融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也就是用互联网金融的手段,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运作,从而让整个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这与围绕消费者提供支付以及信贷等服务的消费互联网金融是不同的。

产业互联网金融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模式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众筹。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家族企业,从事的是家具行业,堂兄弟两人,哥哥在做传统的模式,而弟弟则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众筹。当某一种设计款式的家具众筹到一定的金额,就开始定制化的生产。产业互联网在与传统企业融合过程中,从产品功能研发到产品包装设计,每一部分都与用户建立关联并进行更广泛的互动,从而形成有效的生产制作方案,强调用户参与度,尊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实现这一切,离不开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支持,未来个性化的定制生产会愈发普及,所以产业互联网金融将是大趋势!

“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令人振奋,政府也在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支持制造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很大的困难,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更是因为在生产环节中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国内企业都生产不了,而需要进口。中国传统的金融体系往往是“抓大放小”,支持央企国企而忽视小微企业,这就令大量小微企业因为缺少资金支持而无法进行技术创新,难以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望能够解决中国制造业的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因为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希望它的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是专业的、产品是精准的,比如注塑机行业希望用到的液压元件是高质量、高性能的,液压元件也希望铸件厂商能提供最优异的产品。如今,制造业行业中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整合并购已经屡见不鲜,但这还远远不够,借助于P2P进行点对点的信贷帮扶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也让产业互联网金融大有用武之地。

在过去十年,消费品的线上渠道很大程度上已经被BAT这一类平台垄断,但是在产业的中上游依然存在机遇。在整个产业链之中,从最初的开采资源,一直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产业互联网以及相应的金融模式都可以发挥作用。从BAT方面来看,它们的客户积累与运营经验主要集中在个人客户,其在向产业互联网拓展过程中的优势已不再明显。BAT等巨头无法简单地覆盖掉一些生产领域,因为这需要对每个行业有很深刻的理解。越是垂直细分的领域,越是需要深入到行业本身。产业互联更多会是由那些有过深刻行业积淀的人来完成,但同时也要求他们具备开放的思维。相应的,在我们关注消费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上,因为实业兴邦、产业报国是离不开金融支持的。